西北木雕产业创新研发基地
询盘 您暂无未读询盘信息!
13572230900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央视聚焦漯河非遗 木雕匠人篆刻匠心精神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 2022-10-20    作者:admin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水树木、人物形象,一块木头在匠人的刻刀下便能千变万化、演绎大千..,这就是中国传统技艺——木雕的魅力。这一在漯河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技艺近日登上了..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讲述了木雕技艺、榫卯家具、手工木梳如何坚守创新,普通的木材如何通过匠人之手蜕变为一件件古朴精巧的木艺作品。

栩栩如生的木雕,技艺高超的榫卯,饱含传承的木梳,诉说着漯河匠人与木为伴的匠心情缘,在行刀运凿中打磨时光;师法自然,在巧思精做中传递古韵。

用雕刻刀赋予它生命,让它有一种传神的感觉

“俗话说三分材七分艺。尺寸是半毫米都不能多,能拆能组,不用钉子不用胶,这就是榫卯。”古典家具制作技艺手艺人时振甫说:“凸为榫,凹为卯,榫卯相契合,器物才能无缝衔接。”

时振甫是郾城区时氏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精通明清古典家具制作,尤其擅长纯手工榫卯工艺,自小积累的亲身实践和劳动经验让他练就了一身本领。

“每一个榫头都要达九分紧,太松则不够牢固,太紧则易胀裂。”时振甫在接受采访时说。

画样、放线、刨面、制作榫头卯眼、雕刻、打磨、拼装、修饰……选择合适的木材,用到恰当的位置,甚至通过目测就能判断每块木头所承受的力量。原生木料要变成古韵深厚的古典家具,离不开8道程序30多个环节的淬炼打磨。榫卯结构是时氏明清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的灵魂,在榫卯结构中,榫头.复杂,加工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又由于连接构件的形状各异,榫卯结构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达到功能与结构的..统一。

“很多人觉得榫卯这种传统制作技艺很神奇,其实它不仅神奇还很实用、耐用。要想传承下去,就要想办法走进大家的视野,走进年轻人的生活。”这是时振甫.大的心愿,所以未来他还会继续推动广式硬木家具的传承发展。

“一村男人半村匠”,木梳杨人会做木梳

静心坚守,耐心创作,历经千雕万琢,一把大气典雅、不拘一格的文字梳终于成型,漯河市郾城区手工木梳制作手艺人杨国兴用玛瑙一遍遍打磨着木梳的每一寸部位,并用马尾反复摩擦梳齿,这种.传统的抛光技术,既简单易得,又成效显著。

“你们看看,这使着得劲不,要提提意见,我再改进。”“这儿要不再短点?”“让庄上的人用用提提意见,大家发表见解,也有说使着可美的,提意见我就取长补短。”杨国兴说。

郾城区龙城镇木梳杨村的木梳制作工艺已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一村男人半村匠”这句俗语就是木梳杨村的真实写照。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现代机械化工具的运用,制作木梳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56岁的杨国兴是村里.后一位坚持手工制作木梳的匠人。

接下来杨国兴又尝试设计了不同字体的文字梳以及别的样式的木梳,这些略显粗糙但造型新颖的木梳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甚至时常引来孩子们的好奇围观。

“你们学会了,大家问你哪儿哩,你就说木梳杨的,木梳杨的人会做木梳。”“看着孩子们期盼的眼神,我心里非常高兴,结合着现在这个新工艺,配着这老手艺,俺村这做木梳的工艺永远不会断代,永远会流传下去。”

对于杨国兴来说,..把文字梳虽然不尽..却意义非凡,这是在匠心坚守下一代匠人对传统工艺新生命的延续。

舞阳木雕技艺.. “王一刀”30年篆刻匠心精神

2022年对于舞阳王氏木雕传承人王敬民来说十分有意义,因为,王氏木雕被收入市级非遗名录。

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其在工种分类中属于“精细木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2008年,经...批准,木雕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阳的木雕行业从清朝开始繁荣。那时,北舞渡商贸活动盛极一时,山西、陕西的商人云集此地,于乾隆年间合资兴建了山陕会馆。如今山陕会馆已不复存在,但会馆中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彩牌楼至今保存完好,成为舞阳的一张文化名片。

“清朝时期,我曾祖父就是从事这行,我爷爷也从事木雕行业。”王敬民说。王敬民出生于漯河木雕世家,自幼便酷爱木雕技艺,年少时,他就凭借手中一把刻刀拜师访友,游历四方,并在经年累月的艺术探索中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木雕技艺,其作品内涵丰富、形神兼备,被业界尊称“王一刀”。

从事木雕30余年,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王敬民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擅长家具雕刻、仿古装修雕刻、工艺品雕刻、根雕创意设计雕刻等,其雕刻的梅花堪称一绝,一刀下去就有一刀的神韵。“一刀传神”是很多业内人士对王敬民的评价,让他获得了“王一刀”的名号。一些大型的木雕作品他两个月就能做好,简单的花鸟鱼虫..时间就能完成。

榫卯、木梳、木雕制作技艺,在漯河已流传千百年,在新一代的匠人手中散发出时光的味道。漯河匠人在耳濡目染中传习祖辈技艺,在游历八方后,将时代的新意融入传统,让古老的漯河木作文化散发出时代魅力。

以农为生,却同时拥有匠人和农人的双重身份,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他们世代坚守,拿起工具就是传承,我们民族的传统正是以这种多数人看不见的方式和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延续。

Copyright © 西安天合木艺艺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9019494号-1     网站地图  RSS   XML     技术支持:  万家灯火